• 行业新闻

招标公告

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涉及到畜牧养殖方面的内容

56.6K
来源:admin        发布时间:2023-07-19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202369日,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制定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对促进设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规划》包括1个总体规划、4个专项实施方案,明确建设以节能宜机为主的现代设施种植业、以高效集约为主的现代设施畜牧业等4方面重点任务;部署实施高效节地设施畜牧建设等6大工程;对未来一个时期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安排。

图片1.png 

《规划》涉及到畜牧养殖方面的内容如下:

1. 重点任务-建设以高效集约为主的现代设施畜牧业

1.1建设奶牛智慧养殖场。以奶业主产省为重点,兼顾南方潜力区和特色奶产区,以节本增效为目标,提升规模养殖场草畜配套比例、资源利用效率和数字化应用水平,提升奶业发展质量。建设智慧养殖圈舍。配备自动喷淋、环境控制、自动饲喂等数字化设施设备,推进智能项圈、计步定位、自动计量、个体识别等物联化设备改造,实现牛舍环境智能调节、奶牛健康监测、疫病防控、进食数据分析和成本精准管理。完善自动粪污处理设施。升级智能挤奶系统。加强奶厅、挤奶、储运等设施设备物联化、智能化改造升级,配置自动挤奶、自动计量、质量在线检测、快速冷却等设施设备,实现挤奶数据自动收集与分析。强化优质牧草供给。推广高效饲喂技术和粗饲料就地就近供应典型模式,因地制宜扩大优质饲草料和饲用作物种植,建设规模化专业化优质饲草料基地,加快推进饲草料品种专业化、生产规模化、供给商品化。

1.2加快肉牛肉羊集约化设施养殖建设。农区重点改造升级以舍饲为主的标准化圈舍,配套自动称重分栏()、自动饲喂、通风保温、疫病防控等设施。配套饲草基地。发展人工种草,建设规模化专业化优质饲草料基地,配套饲草收割、打捆、青贮等设施设备。加强南方草山草坡改良,推行种草养畜。

1.3加快规模养殖场设施化改造升级。推动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和完善精准饲喂、自动饮水、电子识别、状态监测、疫病防控等设备及控制系统,实现高效节约养殖。完善智能环境控制设备,应用环境自动监测、自动通风、清洗消毒、无害化处理、除臭、降温、湿度调节设备以及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圈舍环境自动调节。完善节水清粪、好氧发酵、厌氧发酵、粪肥还田等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装备,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2. 重大工程-高效节地设施畜牧建设工程

2.1奶牛智慧牧场建设项目。按照存栏5000头的大型奶牛养殖场为标准,建设奶牛智慧牧场200个,建设提升奶牛养殖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强化奶业生产全链条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布局以东北和内蒙古产区、华北和中原产区、西北产区等三大产区为重点,兼顾南方地区和大城市周边产区,并聚焦奶业大县。

2.2肉牛肉羊高效集约养殖场建设项目。按照存栏3000头以上肉牛的规模标准,建设200个肉牛高效集约养殖场。其中,新建100个、改扩建100个。按照存栏10000只以上肉羊的规模标准,建设300个肉羊高效集约养殖场,其中新建100个、改扩建200个。打造一批肉牛肉羊养殖提质增效标杆养殖场,因地制宜推广肉牛肉羊集约养殖技术模式。重点在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草原牧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东北地区,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湖北、湖南等中原养殖优势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等草山草坡资源较为丰富的南方地区开展建设改造。

3. 资金筹措

规划投资通过财政、金融、社会资本和项目承建主体等多种渠道落实。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完善金融保险支持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和引领作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扩大有效投资。

创新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投融资模式,建立统筹整合投入机制,形成资金投入合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4. 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通过规划的实施,促进现代设施农业技术装备明显改善,劳动生产率与土地产出率大幅提升,设施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增强。通过粮食产区节地高效设施畜牧建设,可以节约大量的优质耕地发展粮食生产,缓解设施农业与粮争地、争水问题,既可保障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又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经济效益。通过规划的实施引导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设施农业投资建设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现有老旧设施改造提升、建设一批先进高效设施可拉动关联产业投资近2万亿元为内需发展增强动力。促进设施种植、畜牧与水产的亩均产值均提高20%以上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生态效益。通过规划的实施设施农业发展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设施农业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稳产保供战略要求等方面匹配度显著提高。畜禽粪污、秸秆等设施农业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等绿色循环发展新方式进一步推广。

5. 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

强化政策扶持。强化投入保障。

强化科技支撑。围绕设施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环节分区分类完善科技、标准、信息等配套服务。

强化产销衔接。完善市场体系。

强化主体培育。

强化宣传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