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施畜牧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3—2030年)
1. 发展思路
聚焦生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肉羊等主要畜禽,以提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畜禽生产力为导向,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养殖,应用先进养殖设施设备和管理技术,推进养殖设施设备功能配套、工艺融合。
2. 主要目标。
到2025年,建设完成80个肉牛高效集约养殖场、200个肉羊高效集约养殖场和100个现代化奶牛智慧牧场,增加肉产量70万吨以上、奶类产量80万吨以上,带动全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8%以上。
到2030年,建设完成200个肉牛高效集约养殖场、300个肉羊高效集约养殖场和200个现代化奶牛智慧牧场,增加肉产量150万吨以上、奶类产量160万吨以上,带动全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3%以上,主要畜禽大规模养殖场基本实现全程设施化。与传统养殖场相比,可节约用地1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5%以上。
3. 建设重点
3.1建设奶牛智慧牧场
3.1.1建设目标
以节本提质、智能高效为导向,在全国建设200个现代化的奶牛智慧牧场,推动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智能统计分析软件终端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推进产奶数据采集的物联化与管理软件的国产化,加快奶牛养殖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强化奶业生产全链条精细化管理水平。
3.1.2重点建设任务
支持奶牛智慧牧场补短板、强弱项,提升规模养殖场草畜配套比例、资源利用效率和数字化应用水平。
建设规模与设施标准。按照平均存栏5000头(单个牧场存栏3000头以上)的大型奶牛养殖场为标准,建设奶牛智慧牧场200个,重点支持新建或改扩建的奶牛养殖场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配备圈舍自动喷淋、环境控制、疫病防控、精准饲喂、自动挤奶等数字化设施设备,智能项圈、计步定位、自动计量、个体识别等信息化采集设备,以及物联网、大数据汇总分析等智能化管理终端应用,支持优质饲草料种植、收获、加工、贮存设施建设与设备购置,支持高水平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推广应用,对挤奶设施设备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升级,配备生鲜乳质量检验检测以及冷链储存运输设施设备。
因地制宜突出建设技术要点。在东北和内蒙古产区、华北和中原产区、西北产区等三大主产区,重点开展规模奶牛养殖场新建项目和养殖场数字化改造升级,通过设施化水平提升带动产能扩大。在南方地区和大城市周边产区重点开展圈舍自动喷淋、环境控制,物联网、大数据汇总分析等智能化管理终端应用,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对挤奶及储运等设施设备进行物联化、智能化改造升级,配备智能化管理终端与在线乳成分分析仪等软硬件设备。
3.1.3建设布局
200个现代化的奶牛智慧牧场建设布局以东北和内蒙古产区、华北和中原产区、西北产区等三大产区为重点,兼顾南方地区和大城市周边产区,并聚焦奶业大县。
3.2建设肉牛肉羊高效集约养殖场
3.2.1建设目标
推动肉牛肉羊高效集约养殖,重点建设和改造200个肉牛高效集约养殖场和300个肉羊高效集约养殖场,创建一批肉牛肉羊养殖提质增效标杆养殖场,带动社会资本参与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提高养殖效率,推动提升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强化肉牛肉羊增产保供。
3.2.2重点建设任务
支持肉牛肉羊高效集约养殖场建设提升养殖圈舍、饲草料收贮加工、精准饲喂、环境控制和粪污处理等环节设施化水平,探索推广集约养殖集成技术模式,推广与养殖模式相配套的成套技术装备。
建设规模与设施标准。按照存栏3000头以上肉牛的规模标准,建设200个肉牛高效集约养殖场,其中,新建100个、改扩建100个。按照存栏10000只以上肉羊的规模标准,建设300个肉羊高效集约养殖场,其中,新建100个、改扩建200个。重点支持养殖场建设或改造标准化养殖圈舍,引进良种肉牛肉羊,开展品种改良;建设优质饲草料基地,购置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揉丝机等饲料收贮与加工设备,推广应用青贮、氨化、微贮和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配备精准饲喂、疫病防控等设备和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配套饲草料加工调整、粪污还田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设施设备。
因地制宜推广肉牛肉羊集约养殖技术模式。肉牛养殖技术模式方面,在草原牧区推行“天然草原+人工草地+适度规模养殖”相配套的养殖模式,建设标准化畜棚和配套装备、饲草料库房、饲草收割青贮等设施设备,因地制宜建设过冬暖棚和人工饲草地。东北和中原等传统肉牛养殖优势区,稳步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场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改建升级精准饲养、疫病防控、无害化处理等智能化养殖设施设备,提升土地等生产要素利用效率。草山草坡资源较为丰富的南方地区,推行种草养畜,提升养殖场基础设施条件和标准化生产水平,促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
肉羊养殖技术模式方面,在内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等牧区,加强地方特色肉羊品种保护,以草畜平衡为基础,推广科学轮牧,探索智能放牧技术应用,发展现代家庭生态农牧场,提高高品质生态有机羊肉生产。在东北和西北农牧交错带和农区,发挥区域丰富的粮食饲料和秸秆饲料资源优势,推进肉羊养殖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推动肉羊高效养殖成套设备的应用,提高机械化水平。在中原地区,拓宽饲草料多元化供给渠道,推广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改建升级精准饲养、疫病防控、无害化处理等智能化养殖设施设备,提升土地等生产要素利用效率。在西南地区,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草山草坡和农闲田资源,探索多元主体联合的肉羊集约化养殖新模式,提升养殖场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特色养殖,促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
3.2.3建设布局
在巩固提升传统主产区基础上,挖掘潜力发展区,科学布局200个肉牛高效集约养殖场和300个肉羊高效集约养殖场。肉牛养殖场,重点在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草原牧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东北地区,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湖北、湖南等中原养殖优势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等草山草坡资源较为丰富的南方地区开展建设改造。肉羊养殖场,重点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主要草原牧区,宁夏、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北方主产区,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中原肉羊养殖优势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等草山草坡资源较为丰富的西南主产区开展建设改造。